为什么不建议静态链接 glibc
大表哥 Lv1

问题背景

  1. 工作环境中,由于要兼容低版本 Linux 发行版本,C/C++ 应用程序的编译环境还是古老的 CentOS-5,其 glibc 版本是 2.5,应用程序动态链接 glibc-2.5 版本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就支持在所有 glibc-2.5+ 的 Linux 系统
  2. 但在古早 Linux 发行版上做开发还是比较蛋疼的事情,官方早已不维护更新,内核版本低,甚至不在很多软件的支持范围内
  3. 如果静态链接 glibc 就不需要关心系统中 glibc 的版本了,是否能解决问题呢?但印象里有看到过不建议静态链接 glibc 的说法,但没有深究过根本原因,今天因为某些原因再次想到这个问题,索性就简单检索了一下问题并记录以备忘

遍历已有

问题原因

从已有参考来看,不建议静态链接 glibc 主要有两个原因:

  1. glibc 中某些模块是运行时加载(如 nss、iconv),且这些模块中同样引用了 c 库中的符号,这些模块本身可没有静态链接 glibc,这意味着
    1. 当使用这些模块时,还是会产生对 glibc 的依赖,乃至于对动态链接器库或者其它库的依赖,这显然跟静态链接 glibc 的初衷相悖(合着到头来白静态链接了)
    2. 比上一个影响更严重的是,进程虚拟空间中加载了多份 c 库的副本,某些资源的访问会出现冲突(比如 使用哪一份 stdout 缓冲区的使用)
  2. 静态链接 libc 意味着,在可执行文件中固化了所有 c 库的实现,但要明确的东西是:
    1. 应用程序和 libc 之间的接口是有标准规范的,比如 POSIX、C/C++ 标准等
    2. libc 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是非标准的,我们静态链接 libc 相当于默认有这么一层约束,而这个约束并没有谁能提供保障